中美元首将举行视频会晤
对此,非常关注此事的网民们齐称,会晤时间定在“上午”才是重点,这意味着中方已掌握主动权。据观察者网11月13日报道,当日,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宣布:经中美双方商定,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北京时间11月16日上午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视频会晤,就中美关系和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。
中美元首将举行视频会晤
为什么网民们会这样认为?客观讲,两国元首之间的会晤,双方外交高层肯定是要经过多次商讨和确认的,包括会晤中讨论的话题、会晤方式和时间、地点等,每一个细节都不会遗漏,因为这是两国外交的顶级会晤。正因为如此,中美元首的会晤时间定在“北京时间上午”,才非常令人关注,要知道这个时间,美国已经是晚上了,如果会晤时间再长一点的话,就直奔深夜去了。某种程度上,是“工作时间”和“加班时间”的区别,虽然元首们通常没有固定的“工作时间”。
中美元首将举行视频会晤
那么,拜登总统宁肯“熬夜”,也要坚持跟中方会晤,是否意味着中方在话语权上已经掌握了主动?不妨通过两件事来看一下。或许,这也是两元首都比较关心的问题。
一个是气候大会。原本12日闭幕的格拉斯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,因与会国之间的谈判仍未结束,不得不进入“加时”阶段,估计会延后一天结束。本次大会上,中美发布了《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》,因为此前双方在各领域竞争激烈,所以当天两国气候特使共同发布声明时,会场一时间热闹非凡、座无虚席。 中美在气候问题上能合作,连美国媒体都表示“惊讶”,国际社会纷纷表示“赞赏”。中国气候特使谢振华表示,中美合作是唯一正确的选择。
实际上,两国能达成这个联合宣言颇为不易,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为此今年已经两次访华了,成为拜登政府“在中美间走得最勤的人”。美方认为,在气候问题上,如果没有中方的合作,将根本不可能有解决问题的选项。当中方在9月联合国大会上,公布自己的减排目标时,克里非常感动,赞赏中方“是真正在行动”,并希望年内第三次访华,对中方当面表达感谢。此前,拜登政府一直希望重回“国际社会领导位置”,而气候治理正是全球关注的重要话题,拜登提出的5000亿美元应对气候计划,却在自己的国会迟迟没能通过,只能空手参加气候大会,但中方却体现出了大国担当,不计前嫌,为了地球更加宜居,与美方达成共同宣言,等于是给了一个天大的面子。
另一个是台海问题。在9月中美两国元首会晤时,双方都提到了“管控风险、避免冲突”,并希望在各个领域逐步落实。在台海问题上,美方近期挑衅动作越来越大,五角大楼、美国务院和总统拜登都对外表示,“会履行对台安全承诺”;台方公然承认“有美军驻台协训”;国务卿布林肯发声明“支持台方加入联合国系统”,还表示美方要“确保台方有自卫能力”;美国议员乘军机窜访台岛,还会见台湾地区领导人。这些动作,都是违反中美建交原则的。
中美元首将举行视频会晤
对此,中国外交部、国防部和国台办除表达坚决反对外,还多次对美方提出告诫。在10月G20峰会期间,中国外长王毅会见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时,也直接将话挑明,称“美方如果在台海问题上出现误判,将对中美关系造成颠覆性、全局性破坏”。什么叫颠覆性破坏,全局性破坏?无非就是打破一个旧世界,建设一个新世界,重新洗牌。如今,美方一边称要“避免冲突”,一边又要台海问题上搞“战略模糊”,一旦双方真正摊牌,美方负得起在台海“冲动”的成本吗?